秦國用了幾代人,從秦孝公用商鞅變法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中國第一次實現了真正的大一統,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秦始皇實現了從語言、文字、貨幣到思想、政體的全面一統,僅僅統一天下15年後,由於陳勝、吳廣的揮臂一呼,六國貴族與百姓遙相響應,天下反秦之火迅速燎原。
僅僅三年時間,秦朝這個氣吞山海、一統宇內的強大朝代就轟然倒塌。秦朝不僅軍隊主力被滅,而且都城都被攻滅,一切都來得太快了。可是,為什麼六國貴族在秦末參與了起義,可是漢朝初年的時候,他們為什麼不起義了?
貴族沒有了權力,沒法造反了
秦始皇作為始皇帝,是中國大一統的開啟者。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就不可避免地在執行過程中殺死了六國很多人,所以說秦朝是秦始皇是征服六國建立的國家,六國那一代人對秦始皇殺死自己的親人恨之入骨。
但是劉邦不一樣,劉邦打著反抗暴秦的口號揭竿而起,從某個角度來講,他和六國貴族共同利益,也是一個推翻秦朝的一員,一開始,劉邦不僅不是他們的仇人,還是他們的「好戰友」呢。
秦國滅六國,是經過長期的艱苦戰爭才取得的。在這長期的戰爭中,六國的君臣竭盡所能保守自己的社稷,形成了各個的集團。秦朝雖然建立,因為秦國本身也是由貴族統治的國家,因此,秦國對六國的貴族網開一面。
而且秦朝建立後六國的貴族集團並沒有遭受重大的打擊。而各國的臣民,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國家的概念,所以在六國後人的煽動下,在下面破壞秦朝的統治基礎。在秦二世的倒行逆施下,走投無路的百姓在這些貴族的帶領下,很容易造反。
而到了劉邦建立的漢朝,當皇帝的劉邦是平民出身,他對六國的貴族是吸收使用,但是,絕不給他們以任何造反的機會。在他的朝廷里,重新進行了權力洗牌。六國的貴族並不佔主流。劉邦以自己為中心,重新建立了新的貴族體系。這個體系完全壓制清洗了過去的貴族體系,使得他們在民眾中失去了權威,沒有了造反的基礎。
秦的六國貴族大多死於起義,沒有生存到漢朝
漢朝時六國貴族沒有造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部分有點權勢的六國貴族都死於秦末的戰爭,沒有能活到漢朝。六國貴族在被秦軍秋風掃落葉之後,不歸順秦帝國的貴族自然就被幹掉了,剩下不合作的也就逃亡了,勢力自然也沒剩多少,比如張良、項氏這種。
這些人看到秦帝國在起義的烽火中風雨飄搖,自然忍不住跳出來。陳勝吳廣時期的重建的六國除了陳的親信大將,便是這些六國貴族了,比如田氏、魏氏、韓氏、趙氏等紛紛出來重建國家。
范增在總結陳勝的失敗理由的時候,還有一條說是因為沒有立六國貴族。可見當時的這個趨勢是多麼潮流,也可知他們大多都跳出來了。而這一批,大多在章邯和項梁對戰那一段時間,被幹掉了。包括魏咎、田儋。而本來實力就沒剩多少,現在自然更加薄弱。
當然,在項羽打敗章邯主力的時候,這些六國貴族又出來了,魏豹、田市、韓成、趙歇等六國宗室以及一些小貴族等等,也包括被項氏扶立的熊心。然而,項羽實際上是不怎麼買他們的賬的,楚懷王熊心被項羽溺死、韓成被項羽殺死、田氏家族被項羽殺得七零八落,六國貴族又被幹掉了一批。
到了楚漢戰爭時,魏豹、趙歇、田廣等再次被韓信和周苛等人誅殺。本來就勢力孱弱的六國貴族被清洗了三次,剩下的大約只有田橫這種了,他們大多沒能活到漢朝建國的時候,就連項羽分封的新貴族,也大多沒能活到漢朝建立的時候。這讓他們怎麼造反?從墳墓里爬出來造反?
秦朝法律嚴苛,統治殘暴
秦始皇時期修建了四大工程,阿房宮、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這些工程也是秦朝暴政的體現,它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導致民怨四起,杜牧在《阿房宮賦》指出:「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就是對秦朝殘暴統治的一個影射。
秦二世時期更加殘暴,農民穿牛馬之衣,吃犬彘之食,這些暴虐徹底激化了社會矛盾,他還。繼續修建阿房宮,繼續發民遠戍。徭役徵發的對象進一步擴大,農民的困苦達於極點,最終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秦始皇採用戰國時期法家韓非的建議,採取嚴刑峻法,秦朝沿襲了商周時代的很多酷刑。刑罰有臏,刖,宮,榜掠,腰斬,梟首,棄市,戳屍,坑死,鑿顛,抽脅,鑊烹,車裂,夷三族等等,嚴刑峻法確實鞏固了中央集權,但是也導致人民怨聲載道,這也是秦王朝滅亡的重要因素。
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並採取了與民休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黃老政策,這也是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為了恢復生產力,提高老百姓的滿意度,從而達到穩定社會,振奮人心的目的,老百姓衣食充足,誰還會起來造反?而且漢朝的休養生息政策一直延續到文景之治甚至更晚,對維護社會長期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與秦朝的嚴刑峻法不同,漢代採用了儒家和法家雙結合的方式,這種剛柔相濟的治國理念既承認法律的重要性,又讓社會重視禮與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民的作用,人主「和德」,百姓「和合」,從而達到了天下太平的和諧盛世,這也是漢代統一無人造反的重要原因。
郡縣制是六國貴族在秦末造反的一個原因
郡縣制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秦帝國實行的時候很多處理過激了,沒有照顧到當時的實際情況。一方面,秦帝國任用秦人為主,沒有大量收錄六國的士子、貴族、地方實力派為秦政府所用,幫助秦政府團結地方。而在分裂的情況下這一階層在民眾那裡擁有很大的發言權,他們對秦帝國的不滿最終讓起義的烽火遍地都是。
另一方面,秦帝國沒有足夠的籌碼來維繫地方郡縣官吏對於帝國的忠誠。郡縣制實行的時候,我們同時看到,地方官吏中,很少看到秦帝國的宗室、功臣等等對於帝國有很大忠誠的人,而恰恰當起義的烽火傳來時,很多秦帝國的地方官吏都背叛了帝國。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僅僅憑藉上下級和帝國的懲罰制度是很難維繫地方的忠誠的。
在後人來看,秦帝國的軍功制度、郡縣制度都是很具有進步意義的制度,但在當時的人們眼中,這並不是一個好東西,而秦帝國的這些先進的制度就像是一個超時代的藝術品一樣。法制過於規矩而不具備人情味,使得秦帝國的施政沒能團結更多的人,反而得罪了軍功階層、地方實力派、六國貴族還有那些奔走於功名的士子們,而這些人,大多成為了後來造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到了漢朝就不一樣了,當漢朝再次統一的時候,劉邦的軍隊都是能征善戰剛打出來的精兵,誰敢炸刺兒,劉邦就敢了滅了他,他們比之項羽何如?自然沒人敢造反。此時劉邦繼承了秦朝的制度,繼續推行秦朝之前推行的郡縣制等制度,之前秦朝已經大力推行多年,百姓和貴族對這個制度有一部分人已經開始接受,二次推行的時候,矛盾和衝突就沒有秦朝時那麼激烈了。
再加上漢帝國十分注意團結各個階層的人。首先,察舉制更多的團結了追求功名的士子;而地方三老的設定又使得地方實力派感受到了尊重。這些人充當了帝國團結各階層的潤滑劑,使得漢帝國能團結更多人,而造反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總結
總之,秦朝時期六國貴族之所以能夠發動起義,主要是因為當時六國貴族還有很多人,足以發動叛亂;而且,當時還有很多人支持六國貴族;再加上秦二世的殘暴統治,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可是到了漢朝,這些問題基本上都被解決了,所以說六國貴族就沒法在即叛亂了。
本文由【凡哥話歷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圖源網路,侵權道歉。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果你有一些不同觀點的話,歡迎你們在下方評論區討論,我們可以共同探討。
六國貴族為什麼在秦末能夠發動叛亂,可到漢朝為什麼就不能了呢?
秦國用了幾代人,從秦孝公用商鞅變法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中國第一次實現了真正的大一統,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秦始皇實現了從語言、文字、貨幣到思想、政體的全面一統,僅僅統一天下15年後,由於陳勝、吳廣的揮臂一呼,六國貴族與百姓遙相響應,天下反秦之火迅速燎原。
僅僅三年時間,秦朝這個氣吞山海、一統宇內的強大朝代就轟然倒塌。秦朝不僅軍隊主力被滅,而且都城都被攻滅,一切都來得太快了。可是,為什麼六國貴族在秦末參與了起義,可是漢朝初年的時候,他們為什麼不起義了?
貴族沒有了權力,沒法造反了
秦始皇作為始皇帝,是中國大一統的開啟者。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就不可避免地在執行過程中殺死了六國很多人,所以說秦朝是秦始皇是征服六國建立的國家,六國那一代人對秦始皇殺死自己的親人恨之入骨。
但是劉邦不一樣,劉邦打著反抗暴秦的口號揭竿而起,從某個角度來講,他和六國貴族共同利益,也是一個推翻秦朝的一員,一開始,劉邦不僅不是他們的仇人,還是他們的「好戰友」呢。
秦國滅六國,是經過長期的艱苦戰爭才取得的。在這長期的戰爭中,六國的君臣竭盡所能保守自己的社稷,形成了各個的集團。秦朝雖然建立,因為秦國本身也是由貴族統治的國家,因此,秦國對六國的貴族網開一面。
而且秦朝建立後六國的貴族集團並沒有遭受重大的打擊。而各國的臣民,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國家的概念,所以在六國後人的煽動下,在下面破壞秦朝的統治基礎。在秦二世的倒行逆施下,走投無路的百姓在這些貴族的帶領下,很容易造反。
而到了劉邦建立的漢朝,當皇帝的劉邦是平民出身,他對六國的貴族是吸收使用,但是,絕不給他們以任何造反的機會。在他的朝廷里,重新進行了權力洗牌。六國的貴族並不佔主流。劉邦以自己為中心,重新建立了新的貴族體系。這個體系完全壓制清洗了過去的貴族體系,使得他們在民眾中失去了權威,沒有了造反的基礎。
秦的六國貴族大多死於起義,沒有生存到漢朝
漢朝時六國貴族沒有造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部分有點權勢的六國貴族都死於秦末的戰爭,沒有能活到漢朝。六國貴族在被秦軍秋風掃落葉之後,不歸順秦帝國的貴族自然就被幹掉了,剩下不合作的也就逃亡了,勢力自然也沒剩多少,比如張良、項氏這種。
這些人看到秦帝國在起義的烽火中風雨飄搖,自然忍不住跳出來。陳勝吳廣時期的重建的六國除了陳的親信大將,便是這些六國貴族了,比如田氏、魏氏、韓氏、趙氏等紛紛出來重建國家。
范增在總結陳勝的失敗理由的時候,還有一條說是因為沒有立六國貴族。可見當時的這個趨勢是多麼潮流,也可知他們大多都跳出來了。而這一批,大多在章邯和項梁對戰那一段時間,被幹掉了。包括魏咎、田儋。而本來實力就沒剩多少,現在自然更加薄弱。
當然,在項羽打敗章邯主力的時候,這些六國貴族又出來了,魏豹、田市、韓成、趙歇等六國宗室以及一些小貴族等等,也包括被項氏扶立的熊心。然而,項羽實際上是不怎麼買他們的賬的,楚懷王熊心被項羽溺死、韓成被項羽殺死、田氏家族被項羽殺得七零八落,六國貴族又被幹掉了一批。
到了楚漢戰爭時,魏豹、趙歇、田廣等再次被韓信和周苛等人誅殺。本來就勢力孱弱的六國貴族被清洗了三次,剩下的大約只有田橫這種了,他們大多沒能活到漢朝建國的時候,就連項羽分封的新貴族,也大多沒能活到漢朝建立的時候。這讓他們怎麼造反?從墳墓里爬出來造反?
秦朝法律嚴苛,統治殘暴
秦始皇時期修建了四大工程,阿房宮、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這些工程也是秦朝暴政的體現,它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導致民怨四起,杜牧在《阿房宮賦》指出:「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就是對秦朝殘暴統治的一個影射。
秦二世時期更加殘暴,農民穿牛馬之衣,吃犬彘之食,這些暴虐徹底激化了社會矛盾,他還。繼續修建阿房宮,繼續發民遠戍。徭役徵發的對象進一步擴大,農民的困苦達於極點,最終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秦始皇採用戰國時期法家韓非的建議,採取嚴刑峻法,秦朝沿襲了商周時代的很多酷刑。刑罰有臏,刖,宮,榜掠,腰斬,梟首,棄市,戳屍,坑死,鑿顛,抽脅,鑊烹,車裂,夷三族等等,嚴刑峻法確實鞏固了中央集權,但是也導致人民怨聲載道,這也是秦王朝滅亡的重要因素。
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並採取了與民休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黃老政策,這也是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為了恢復生產力,提高老百姓的滿意度,從而達到穩定社會,振奮人心的目的,老百姓衣食充足,誰還會起來造反?而且漢朝的休養生息政策一直延續到文景之治甚至更晚,對維護社會長期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與秦朝的嚴刑峻法不同,漢代採用了儒家和法家雙結合的方式,這種剛柔相濟的治國理念既承認法律的重要性,又讓社會重視禮與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民的作用,人主「和德」,百姓「和合」,從而達到了天下太平的和諧盛世,這也是漢代統一無人造反的重要原因。
郡縣制是六國貴族在秦末造反的一個原因
郡縣制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秦帝國實行的時候很多處理過激了,沒有照顧到當時的實際情況。一方面,秦帝國任用秦人為主,沒有大量收錄六國的士子、貴族、地方實力派為秦政府所用,幫助秦政府團結地方。而在分裂的情況下這一階層在民眾那裡擁有很大的發言權,他們對秦帝國的不滿最終讓起義的烽火遍地都是。
另一方面,秦帝國沒有足夠的籌碼來維繫地方郡縣官吏對於帝國的忠誠。郡縣制實行的時候,我們同時看到,地方官吏中,很少看到秦帝國的宗室、功臣等等對於帝國有很大忠誠的人,而恰恰當起義的烽火傳來時,很多秦帝國的地方官吏都背叛了帝國。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僅僅憑藉上下級和帝國的懲罰制度是很難維繫地方的忠誠的。
在後人來看,秦帝國的軍功制度、郡縣制度都是很具有進步意義的制度,但在當時的人們眼中,這並不是一個好東西,而秦帝國的這些先進的制度就像是一個超時代的藝術品一樣。法制過於規矩而不具備人情味,使得秦帝國的施政沒能團結更多的人,反而得罪了軍功階層、地方實力派、六國貴族還有那些奔走於功名的士子們,而這些人,大多成為了後來造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到了漢朝就不一樣了,當漢朝再次統一的時候,劉邦的軍隊都是能征善戰剛打出來的精兵,誰敢炸刺兒,劉邦就敢了滅了他,他們比之項羽何如?自然沒人敢造反。此時劉邦繼承了秦朝的制度,繼續推行秦朝之前推行的郡縣制等制度,之前秦朝已經大力推行多年,百姓和貴族對這個制度有一部分人已經開始接受,二次推行的時候,矛盾和衝突就沒有秦朝時那麼激烈了。
再加上漢帝國十分注意團結各個階層的人。首先,察舉制更多的團結了追求功名的士子;而地方三老的設定又使得地方實力派感受到了尊重。這些人充當了帝國團結各階層的潤滑劑,使得漢帝國能團結更多人,而造反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總結
總之,秦朝時期六國貴族之所以能夠發動起義,主要是因為當時六國貴族還有很多人,足以發動叛亂;而且,當時還有很多人支持六國貴族;再加上秦二世的殘暴統治,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可是到了漢朝,這些問題基本上都被解決了,所以說六國貴族就沒法在即叛亂了。
本文由【凡哥話歷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圖源網路,侵權道歉。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果你有一些不同觀點的話,歡迎你們在下方評論區討論,我們可以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