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委託人》
生而為人,你不必抱歉;生而為父母,你需要抱歉。——題記01看完韓國最新關於虐童的電影——《小委託人》,我很心痛,為片子中10歲的小女孩痛心,為還沒學會吃漢堡就被無情虐待致死的弟弟痛心,但更為這部片子的「套路」痛心。
如果僅僅因為影片的體裁是關注虐童而吹這部片子多麼關注社會關注兒童,多麼怎樣怎樣的話。
我真的覺得是這部片子最大的失敗。
這種類型的片子,再怎麼「評說」都不能拋開它的體裁――親生父母虐童
我也承認,在此類新聞頻發的時刻,社會真的很需要這樣一部影片來引起更多群體的關注,甚至「迫使」一些群體不得不去做出一些改變。
但是如果僅僅因為體裁,就忽略影片本身的套路太多,很多地方為了劇情而劇情就太對不起韓國電影前有《熔爐》、後有《素媛》啦。
對不起,瑕不掩瑜不適合這部影片。
02抱歉,可能因為對它的"社會責任屬性"期待太高,看完之後真的太失望了。
所以我用了很多批評的話,因為痛心,因為劇情設置太套路,因為看著看著就感覺像在看一部商業片,呵…
套路如下:
1.繼母把頭髮綁起來,就是虐待的序幕。我總覺得觀眾經歷過那麼多影片後,已經不需要再設置這樣的情節來告訴大家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就像壞人開始幹壞事之前,告訴你,我要開始幹壞事了,不是很可笑嗎…
2.身邊人的冷漠。8012年了啊,我不相信面對殺人犯,作為成年人在預設幫忙自身會有生命危險再或者會被打擊報復之外,小女孩身邊的所有人都如此冷漠,對於小女孩投來的求救置若罔聞。
而且,虐待者——繼母,在電影交代中並沒有什麼背景,而且還是坐過牢的人。從親生父親一方來看,也不是什麼厲害角色。為什麼從老師、鄰居夫妻,鄰居大哥,警察,福利機構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伸出援助之手。
還有,難道8012年的兒童福利機構還是形同虛設嗎??????
總覺得,這部分的人物的設置有點太過於刻意和誇張的營造一種社會的冷漠風氣了。
連台詞亦如是。
如果說隔壁都是女鄰居,女本柔弱,我可以接受,可是……
陌生人不僅冷眼旁觀,而且這裡的台詞還是什麼只怪她太不走運了,生在這樣垃圾的家庭里。
天啊,忍不住再說一遍8012年了,你不去救人,我只在道德上鄙視你,但是電影還在用這種所有人都是認命的觀念,彷彿聞到了來自遙遠年代裹腳布的味道。
3.面對一個有各種前科的母親,和一個柔弱還渾身有傷的女孩,警方竟然能以小女孩在繼母逼迫下的認罪而了事,是連最基本的警方破案邏輯都沒有,還是我不懂法律……真的看不懂這點。
4.對於男主人公的人物設置,我盡量少說話。其實,對於他的想管但是短暫的糾結過後冷漠處理的做法,還是挺真實生動的。其他的情節就太套路了,一個廢柴想要進入上流法律社會,一直沒有成功,最後終於通過關係進去的時候,為了小女孩的案子而選擇了放棄。就是這麼強烈的對比。
好像現在的電視劇、電影里最後拯救世界的人就得是個廢柴才叫做戲劇衝突,莫名覺得哪裡不對勁。
5.對於「玩具熊」的設置,太巧合了。正好玩具熊就到了弟弟的手裡,正好繼母虐待就被拍到了,正好玩具熊被扔掉了,正好玩具熊被撿到了,正好玩具熊成了案件的突破口,正好玩具熊在最後一秒被找到,正好……就不正好了。
6.片中提到一個事實:受到虐待的孩子往往最後還是要回到監護人身邊生活。因為最終還是要回到父母身邊,所以很多的虐童事件最後都變得不了了之。
我知道影片是想控訴或者揭露這個現象的,但是又拍攝的很模糊,彷彿一句台詞夾在裡面,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7.如果說以上還能忍,最不能忍的就是結局,草草收尾不說,還給我來happy ending,前面立不住腳的劇情,竟然能來happy ending。
整體劇情給我的感受是面對虐童,尤其是親生父親虐童,由於血緣關係,其實是很難定奪和說這一個尺度的。
就像,父母「打孩子」和「虐待孩子」的度到底在哪裡,都是很難說清的。而且片尾的字幕也寫到:這類案件大多數都是因為親生父母而不了了之了,最多也是緩刑,教育批評和罰款。
電影最後竟然給我看這個。
03還有一點,是我擔心的,也是我看完後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一部分人的評論竟然是推薦一部很虐心的電影,或者還類比什麼《何以為家》。
更過分的是很多人說:堪比《熔爐》,韓國又出了一部改變社會的電影。
因為能夠自由看電影的人大多不能感同身受,或者根本沒見過這種事情,又因為結局的happy ending,很多自發宣傳和推薦的人更多感受到的是這部片子的「重量」,而忽略了影片最真實的意義。
這種體裁的影片,為什麼有那麼多公眾號願意不收廣告費的推,就是因為想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和群體的存在,關注這個群體,最終可以改變一些孩子,一些人。
我們可以推薦這部電影,但是不能因為這個題材而誇大電影自身的價值。
04為什麼會對這樣一部電影,如此苛刻。
我最後,想說的是:
李安把湯唯拍的很美,可以不誇張的說,《色戒》之後,湯唯再無經典。
但是,如果哪天一個人提到三級片之類的片子,第一個想到的是《色戒》,李安可能也是失敗的吧。
再啰嗦一句。
暴力美學,沒有錯,可是如果最後的記憶是美,而不是暴力,是不是應該思考哪裡有問題了。
對不起,我批評了一部關於「虐童」題材的電影
電影《小委託人》
生而為人,你不必抱歉;生而為父母,你需要抱歉。——題記
01
看完韓國最新關於虐童的電影——《小委託人》,我很心痛,為片子中10歲的小女孩痛心,為還沒學會吃漢堡就被無情虐待致死的弟弟痛心,但更為這部片子的「套路」痛心。
如果僅僅因為影片的體裁是關注虐童而吹這部片子多麼關注社會關注兒童,多麼怎樣怎樣的話。
我真的覺得是這部片子最大的失敗。
這種類型的片子,再怎麼「評說」都不能拋開它的體裁――親生父母虐童
我也承認,在此類新聞頻發的時刻,社會真的很需要這樣一部影片來引起更多群體的關注,甚至「迫使」一些群體不得不去做出一些改變。
但是如果僅僅因為體裁,就忽略影片本身的套路太多,很多地方為了劇情而劇情就太對不起韓國電影前有《熔爐》、後有《素媛》啦。
對不起,瑕不掩瑜不適合這部影片。
02
抱歉,可能因為對它的"社會責任屬性"期待太高,看完之後真的太失望了。
所以我用了很多批評的話,因為痛心,因為劇情設置太套路,因為看著看著就感覺像在看一部商業片,呵…
套路如下:
1.繼母把頭髮綁起來,就是虐待的序幕。我總覺得觀眾經歷過那麼多影片後,已經不需要再設置這樣的情節來告訴大家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就像壞人開始幹壞事之前,告訴你,我要開始幹壞事了,不是很可笑嗎…
2.身邊人的冷漠。8012年了啊,我不相信面對殺人犯,作為成年人在預設幫忙自身會有生命危險再或者會被打擊報復之外,小女孩身邊的所有人都如此冷漠,對於小女孩投來的求救置若罔聞。
而且,虐待者——繼母,在電影交代中並沒有什麼背景,而且還是坐過牢的人。從親生父親一方來看,也不是什麼厲害角色。為什麼從老師、鄰居夫妻,鄰居大哥,警察,福利機構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伸出援助之手。
還有,難道8012年的兒童福利機構還是形同虛設嗎??????
總覺得,這部分的人物的設置有點太過於刻意和誇張的營造一種社會的冷漠風氣了。
連台詞亦如是。
如果說隔壁都是女鄰居,女本柔弱,我可以接受,可是……
陌生人不僅冷眼旁觀,而且這裡的台詞還是什麼只怪她太不走運了,生在這樣垃圾的家庭里。
天啊,忍不住再說一遍8012年了,你不去救人,我只在道德上鄙視你,但是電影還在用這種所有人都是認命的觀念,彷彿聞到了來自遙遠年代裹腳布的味道。
3.面對一個有各種前科的母親,和一個柔弱還渾身有傷的女孩,警方竟然能以小女孩在繼母逼迫下的認罪而了事,是連最基本的警方破案邏輯都沒有,還是我不懂法律……真的看不懂這點。
4.對於男主人公的人物設置,我盡量少說話。其實,對於他的想管但是短暫的糾結過後冷漠處理的做法,還是挺真實生動的。其他的情節就太套路了,一個廢柴想要進入上流法律社會,一直沒有成功,最後終於通過關係進去的時候,為了小女孩的案子而選擇了放棄。就是這麼強烈的對比。
好像現在的電視劇、電影里最後拯救世界的人就得是個廢柴才叫做戲劇衝突,莫名覺得哪裡不對勁。
5.對於「玩具熊」的設置,太巧合了。正好玩具熊就到了弟弟的手裡,正好繼母虐待就被拍到了,正好玩具熊被扔掉了,正好玩具熊被撿到了,正好玩具熊成了案件的突破口,正好玩具熊在最後一秒被找到,正好……就不正好了。
6.片中提到一個事實:受到虐待的孩子往往最後還是要回到監護人身邊生活。因為最終還是要回到父母身邊,所以很多的虐童事件最後都變得不了了之。
我知道影片是想控訴或者揭露這個現象的,但是又拍攝的很模糊,彷彿一句台詞夾在裡面,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7.如果說以上還能忍,最不能忍的就是結局,草草收尾不說,還給我來happy ending,前面立不住腳的劇情,竟然能來happy ending。
整體劇情給我的感受是面對虐童,尤其是親生父親虐童,由於血緣關係,其實是很難定奪和說這一個尺度的。
就像,父母「打孩子」和「虐待孩子」的度到底在哪裡,都是很難說清的。而且片尾的字幕也寫到:這類案件大多數都是因為親生父母而不了了之了,最多也是緩刑,教育批評和罰款。
電影最後竟然給我看這個。
03
還有一點,是我擔心的,也是我看完後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一部分人的評論竟然是推薦一部很虐心的電影,或者還類比什麼《何以為家》。
更過分的是很多人說:堪比《熔爐》,韓國又出了一部改變社會的電影。
因為能夠自由看電影的人大多不能感同身受,或者根本沒見過這種事情,又因為結局的happy ending,很多自發宣傳和推薦的人更多感受到的是這部片子的「重量」,而忽略了影片最真實的意義。
這種體裁的影片,為什麼有那麼多公眾號願意不收廣告費的推,就是因為想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和群體的存在,關注這個群體,最終可以改變一些孩子,一些人。
我們可以推薦這部電影,但是不能因為這個題材而誇大電影自身的價值。
04
為什麼會對這樣一部電影,如此苛刻。
我最後,想說的是:
李安把湯唯拍的很美,可以不誇張的說,《色戒》之後,湯唯再無經典。
但是,如果哪天一個人提到三級片之類的片子,第一個想到的是《色戒》,李安可能也是失敗的吧。
再啰嗦一句。
暴力美學,沒有錯,可是如果最後的記憶是美,而不是暴力,是不是應該思考哪裡有問題了。